吳偉業(晚號梅村)《圓圓曲》1
鼎湖當日棄人間2,破敵收京下玉關3。慟哭六軍俱縞素4,衝冠一怒為紅顏5。
紅顏流落非吾戀6,逆賊天亡自荒讌7。電掃黃巾定黑山8,哭罷君親再相見9。
相見初經田竇家10,侯門歌舞出如花11。許將戚里空侯伎12,等取將軍油壁車13。
家本姑蘇浣花里14,圓圓小字嬌羅綺15。夢向夫差苑裏遊16,宮娥擁入君王起。
前身合是采蓮人17,門前一片橫塘水18。
橫塘雙槳去如飛,何處豪家強載歸19?此際豈知非薄命20,此時只有淚沾衣。
薰天意氣連宮掖21,明眸皓齒無人惜22。奪歸永巷閉良家23,教就新聲傾坐客24。
坐客飛觴紅日暮25,一曲哀絃向誰訴?白晳通侯最少年26,揀取花枝屢回顧27。
早攜嬌鳥出樊籠28,待得銀河幾時渡29?恨殺軍書底死催30,苦留後約將人誤31。
相約恩深相見難32,一朝蟻賊滿長安33。可憐思婦樓頭柳,認作天邊粉絮看34。
徧索綠珠圍內第35,強呼絳樹出雕闌36。若非壯士全師勝37,爭得蛾眉匹馬還38?
蛾眉馬上傳呼進,雲鬟不整驚魂定39。蠟炬迎來在戰場40,啼糚滿面殘紅印41。
專征簫鼓向秦川42,金牛道上車千乘43。斜谷雲深起畫樓44,散關月落開糚鏡45。
傳來消息滿江鄉,烏桕紅經十度霜46。教曲妓師憐尚在47,浣紗女伴憶同行48。
舊巢共是銜泥燕,飛上枝頭變鳳皇。長向尊前悲老大49,有人夫壻擅侯王50。
當時祇受聲名累,貴戚名豪競延致51。一斛珠連萬斛愁52,關山漂泊腰支細53。
錯怨狂風颺落花,無邊春色來天地。
嘗聞傾國與傾城,翻使周郎受重名54。妻子豈應關大計55,英雄無奈是多情。
全家白骨成灰土56,一代紅糚照汗青57。
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58,越女如花看不足59。香逕塵生鳥自啼60,
屧廊人去苔空綠61。換羽移宮萬里愁62,珠歌翠舞古梁州63。為君別唱吳宮曲64,
漢水東南日夜流65!
一、作者簡介
吳偉業(公元1609—1671),字駿公,晚號梅村,江蘇太倉人(今江蘇省太倉市)。吳生平跨越明清兩代,際遇出處曲折,約可分作三期:第一期是崇禎「甲申之變」(李自成攻陷北京,明思宗煤山自縊)之前,吳偉業自幼聰慧,下筆能頃刻成數千言,備受賞識,師從當時同鄉名學者張溥,積極參與關心國事、評議朝政的組織「復社」;於崇禎四年以會試第一、殿試第二的優異成績考取進士,歷任翰林院編修等職,礙於政局黑暗,政治抱負難伸;第二期是「甲申之變」後隱居鄉里十年,北京城破後,吳偉業曾在南明朝廷任「少詹事」之職,旋因與權奸馬士英、阮大鋮等不合,遂辭官歸里,再結社盟結交江南士子,團結一批社會名流,聲威復振,一時譽滿東南;時詩人親歷國變,飽經憂患,懷着家愁國恨寫下不少傷世之作,如《避亂》、《讀史雜感》、《圓圓曲》等,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評其詩作云「及乎遭逢喪亂,閱歷興亡,激楚蒼涼,風骨彌為遒上。」第三期是復仕於清朝以後。順治十年(公元1653),吳偉業因受到推薦而應召仕清,直到順治十三年才稱因喪辭官歸里,散居在家,從此不再出仕。於是,吳偉業以一身歷仕兩朝而備受譏評,他自己也深感悔恨。
吳偉業是多才多藝作家,工詩能文,在詞、曲、繪畫俱具造詣。其詩宗法唐人,博採各家之長,詩風於艷麗中見沉鬱,蒼涼中見激楚,成為明清之際承先啟後的重要詩人。
二、背景資料
本篇是以明朝末年,名妓陳圓圓與名將吳三桂悲歡離合故事作敘事主綫,寄寓國家興亡之嘆。「甲申之變」後,吳偉業退隱鄉里,時已自南明朝廷引退,詩人身歷家國巨變,飽憂患經,寫下不少出色詩篇,本篇即其一。有學者據詩中有「金牛道上車千乘」之句,是順治八年十月吳三桂從漢中進軍四川事,推斷此詩作於順治九年(公元1652)。本篇某些情節與一些史料記載不盡相合,因明季清初時吳、陳二人軼聞極多,舛謬難免,本篇作為文學藝術,素材選取乃為表達詩人作意,至其細節,無關宏旨,自不必盡以翔實史料作根據,不求與歷史事實完全脗合。有傳說《圓圓曲》成篇流傳後,吳三桂曾派人贈吳偉業千金,要求將「慟哭六軍俱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」之句,刪掉或修改,吳偉業斷然拒絕說:「天下皆知,改又何益?」事未必真有,但多少反映了讀者心目中《圓圓曲》的諷刺作用。
三、注釋
1. 圓圓曲:圓圓指陳圓圓,講述名妓陳圓圓的長篇敘事詩,故稱《圓圓曲》。曲,名稱源於古樂府歌謠,古詩中一種體裁。
2. 鼎湖:傳說黃帝曾在荊山(今河南省靈寶縣南)鑄鼎,鼎成便乘龍升天而去,其地遂稱為鼎湖,後世以鼎湖指皇帝的死。此處指明思宗(崇禎皇帝)於煤山自縊之事。
3. 玉關:即玉門關(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),此處借指山海關(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)。吳三桂投降滿清後,引清兵入山海關協助擊敗李自成,軍隊收復北京城。
4. 六軍:古天子有六軍,此處指清朝部隊。縞素:白色喪服。指清兵入京為安撫百姓,為明思宗夫婦發喪。
5. 衝冠一怒:憤怒之極。紅顏:美女,指陳圓圓。
6. 紅顏流落: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劉宗敏擄去。
7. 逆賊:指流賊李自成一眾。荒讌:沉迷於宴飲作樂,讌即宴。
8. 黃巾:東漢末年張角率領之亂賊以黃巾包頭,稱黃巾軍。黑山:東漢末年,張燕率領亂賊稱黑山軍。黃巾、黑山皆借指李自成所率流賊。
9. 君:明思宗。親:雙親,均已被李自成殺死。再相見:與陳圓圓相見。
10. 田竇家:田蚡、竇嬰。田蚡,漢景帝皇后之弟;竇嬰,漢景帝時竇太后之侄。兩人皆因是外戚權傾一時,此處借指崇禎皇帝田貴妃父親田宏遇,初時陳圓圓正在其家。
11. 侯門:指田宏遇家。
12. 戚里:外戚居住之地,亦即田宏遇家。空侯伎:即箜篌伎,彈奏樂器箜篌的歌妓,指陳圓圓。
13. 將軍:指吳三桂。油壁車:婦女所乘車,車身用油塗飾。
14. 姑蘇:今江蘇省蘇州市別稱。浣花里:唐代名妓薛濤所居成都浣花溪,借指陳圓圓妓女身份。
15. 圓圓:小名,陳圓圓本名陳沅。嬌羅綺:姿態嬌美、衣着絲織美服。
16. 夫差苑裏: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宮苑裏。
17. 前身:前世。合是:該是。采蓮人:指西施,相傳西施采蓮於若耶溪。
18. 橫塘:今蘇州市西南,陳圓圓家鄉,以橫塘比西施之若耶溪。
19. 豪家:指田宏遇。
20. 薄命:命運不好。
21. 薰天:形容氣勢極盛。宮掖:後宮嬪妃居住之地。
22. 明眸皓齒:形容女子美好容貌。惜:憐愛。
23. 永巷:指皇宮中幽閉嬪妃、宮女之地。奪歸:陳圓圓曾被田宏遇進獻給崇禎帝,但未獲垂青,此處是說陳又輾轉重回到田宏遇家。
24. 新聲:新製歌曲。傾坐客:使坐上客為之傾倒。
25. 觴:古代盛酒器。飛觴,飛快舉杯暢飲。
26. 白晳:皮膚白淨。通侯:秦漢時爵位,指吳三桂,曾獲封西伯侯,當時年三十二歲。
27. 揀取花枝:喻吳三桂看中陳圓圓。
28. 樊:籬笆。
29. 銀河幾時渡:七夕故事牛郎織女,於七夕渡過銀河相會。
30. 恨殺:恨死。底死催:猶言拼命地催促,亦作抵死。
31. 苦留後約:指吳三桂與陳圓圓相約再見。
32. 恩深:情愛。
33. 長安:借指北京。
34. 思婦:思念丈夫的婦人。粉絮:柳絮。
35. 綠珠:晉朝著名富豪石崇的愛妾,孫秀因欲奪綠珠,遂誣告石崇,圍其樓而綠珠跳樓自殺。內第:婦女居住的內宅。
36. 絳樹:古代舞女名。雕闌:雕繪的欄杆。
37. 全師:部隊完好,不受損失。
38. 爭得:怎得。蛾眉:女子細長眉毛,借代美女。
39. 雲鬟:形容婦女捲曲如雲的髮髻。
40. 爉炬迎來:用魏文帝迎接薛靈芸典故,據王嘉《拾遺記》,魏文帝在離京師數十里沿道置蠟燭台,相續不滅,場面浩盛。
41. 糚:妝,異體字。啼妝:東漢時,婦女用粉抹在眼下,猶如啼痕,時稱啼妝。殘紅印:脂粉殘迹。
42. 專征:古代君主授予諸侯、將帥自行決定征戰之權。簫鼓:軍樂。秦川:秦嶺以北地區。
43. 金牛道:又名石牛道,即蜀棧,古代陝西入川重要通道。車千乘:千輛戰車。
44. 斜谷:即褒斜道,在今陝西眉縣西南,古代溝通秦嶺南北要道。畫樓:路上為陳圓圓安排豪華住宅。
45. 散關:又叫大散關,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,寫陳圓圓隨軍入川情景。
46. 烏桕:落葉喬木,秋天經霜後葉變紅。
47. 教曲妓師:教曲樂師。
48. 浣紗女伴:傳說有西施浣紗於若那溪之說,此處借指陳圓圓。
49. 尊:通樽,盛酒器。此句寫女伴心情。
50. 擅:佔據、享有。
51. 延致:延請招致。
52. 斛:古代量器,十斗一斛;此外,唐玄宗曾贈梅妃一斛貢品寶珠,並命樂官譜新曲,名為《一斛珠》。此句蓋語帶雙關。
53. 腰支:即腰肢。
54. 翻使:反使。周郎:三國周瑜,借喻吳三桂,二人同是為美人而奮戰。
55. 關大計:關係國家大事。
56. 全家白骨:指清兵入關後,李自成將吳三桂父母,弟吳三輔等一家全部殺死。
57. 紅糚:借指陳圓圓。汗青:史冊。
58. 館娃:館娃宮,相傳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,故址在今江蘇省吳縣靈岩山上。
59. 越女:指西施,西施是春秋末越國苧羅人。
60. 香逕:通徑,即采香徑,相傳夫差令在溪旁種植香草,由宮女泛舟採香。
61. 屧廊:在館娃宮中,傳說響屧廊用梓板鋪地,下有空甕,能共鳴,隨西施在上繞行、舞步而發出音聲。屧:古木底鞋,音ㄒㄧㄝヽ。
62. 換羽移宮:演奏音樂時轉換曲調,羽、宮是古五代音階中兩個音階。暗指改朝換代。
63. 珠歌翠舞:指裝飾着珠翠的歌姬舞妓。古梁州:古代有《梁州曲》,並暗指吳三桂當時正鎮守漢中,即古代梁州所在。
64. 別唱:另唱。吳宮曲:詠嘆吳宮美女的歌曲。
65. 漢水:長江支流,上游在漢中境內。
四、賞析重點
本篇是吳偉業的七言古詩,是以吳三桂、陳圓圓為中心的長篇敘事詩,也是政治諷刺詩,據吳、陳二人軼事傳聞寫成。詩篇立意明確,結構嚴謹,波瀾起伏,妙用倒敘、插敘、正寫、側寫等多種手法,文彩斑斕,大量用典,用典切當,非常感人。全詩七十八句,五百四十九字,可分作十段賞讀。
首段「鼎湖當日棄人間,破敵收京下玉關。慟哭六軍俱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。紅顏流落非吾戀,逆賊天亡自荒讌。電掃黃巾定黑山,哭罷君親再相見」八句,寫崇禎帝歸天,吳三桂為紅顏而震怒發兵,破敵收復京師,終與紅顏重逢。此段可分兩節,「鼎湖當日棄人間」四句,開頭二句先用回溯口吻追述先帝之死,吳引清兵入關收復京師;「慟哭六軍俱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」是名句,說收復京師後,六軍為先帝縞素發喪痛哭,將軍卻只是為一位歌妓陳圓圓而「衝冠一怒」。「紅顏流落非吾戀」四句,首句重覆上句結尾紅顏二字,是用修辭法中的「頂針格」,令語氣更聯貫;改用代入吳口吻,自辯並非眷念陳,而逆賊荒淫無道定遭天譴,必定敗亡,自己掃平此等如「黃巾」、「黑山」之輩的亂賊,又哭祭完崇禎帝和自己的親人,才與紅顏再見。此段起首四句鏘鏗音節,用「問、關、顏」平聲韻,接着四句用頂針格連繫,用「戀、讌、見」去聲韻,表達婉轉辯解之情。
次段十句,倒敘吳陳初次認識,再及陳出身。此段可分兩節,「相見初經田竇家,侯門歌舞出如花。許將戚里空侯伎,等取將軍油壁車」四句,寫吳陳之結識,乃在如漢代田蚡、竇嬰的皇室外戚田宏遇的家,那時表演歌舞的陳圓圓如花似玉,她是單奏箜篌的歌妓,被贈予吳,就等吳用「油壁車」來接走。「家本姑蘇浣花里,圓圓小字嬌羅綺。夢向夫差苑裏遊,宮娥擁入君王起。前身合是采蓮人,門前一片橫塘水」六句,再追述陳之前本是姑蘇人,是與唐代薛濤一樣的樂妓,長得非常美,穿上綺羅後更是嬌媚,小字圓圓,她曾夢到春秋吳王夫差的宮苑,被宮娥簇擁而入,吳王起來迎接;這樣說來是夢見前身,她應該就是夫差寵愛的美人西施了。陳本是像西施一樣是采蓮人,家鄉也同是水鄉。此段主要是將陳與史上美人西施比擬,用半寫實半夢幻之筆,傳寫出陳的動人身影。前四句用「家、花、車」平聲韻述邂逅,聲調較溫馨輕快,後六句轉用「里、綺、起、水」上聲韻,追述前身,尤其有夢見吳王一節,聲調則較上揚。
第三段八句,追述遇到吳之前,陳曾被送入宮又回到田家經過。前四句「橫塘雙槳去如飛,何處豪家強載歸?此際豈知非薄命,此時只有淚沾衣」,首句「橫塘」又用頂針變格,述陳被外戚田宏遇強行用重金購入回家,「雙槳去如飛」,過程寫得生動,那時陳空流眼淚,身不由主,以為是薄命,豈料卻不是。「薰天意氣連宮掖,明眸皓齒無人惜。奪歸永巷閉良家,教就新聲傾坐客」四句,述陳旋又被權勢炙手可熱的田宏遇送入宮中,只是未被崇禎帝賞識,於是又輾轉從宮中冷落的「永巷」,重回田家,以歌姬身份用聲色娛賓。前四句「飛、歸、衣」用平聲韻述陳之無奈,聲調較悽婉;後四句述陳又轉折往還於宮中田家,萬般無宗,遂轉用「掖、惜、客」仄聲韻,聲韻較哽咽。
第四段「坐客飛觴紅日暮,一曲哀絃向誰訴?白晳通侯最少年,揀取花枝屢回顧。早攜嬌鳥出樊籠,待得銀河幾時渡?恨殺軍書底死催,苦留後約將人誤」八句,補敘第二段吳陳邂逅情景。首句「坐客」二字用頂針格勾連上段,述陳在田家日復日侍客飲酒,彈着幽怨樂曲,衷情無人傾訴,終於踫上了到田家作客的吳三桂將軍,既年少,臉容白晳好看,他看中了陳,屢次「回顧」,只可恨軍書緊急,死命催促,只好訂下約定而去。全段用「暮、訴、顧、渡、誤」去聲韻,寫相遇相戀又強迫相分,聲調較哀怨悽婉。
第五段「相約恩深相見難,一朝蟻賊滿長安。可憐思婦樓頭柳,認作天邊粉絮看。徧索綠珠圍內第,強呼絳樹出雕闌。若非壯士全師勝,爭得蛾眉匹馬還」八句,續寫吳陳相分又重逢。首句「相約」二字用頂針格,寫京師淪陷於流賊,陳已是盼望夫婿的「思婦」,在苦苦思念吳,卻被世人誤當作有如無定柳絮的一般歌女,慘被敵將搜索欲佔,詩句用「綠珠」、「絳樹」二典故,貼切地狀寫陳的困境;幸而吳全師取勝,非如此,又怎贏得她匹馬回歸呢?八句用「難、安、看、闌、還」平聲韻,再按八句平仄,完全與七言律詩相合,可說是嵌在七言古詩中的七律,聲調抑揚節奏感較強,與他段七古音色有區別,突出了述事緊張驚險的故事情節。
第六段「蛾眉馬上傳呼進,雲鬟不整驚魂定。蠟炬迎來在戰場,啼糚滿面殘紅印。專征簫鼓向秦川,金牛道上車千乘。斜谷雲深起畫樓,散關月落開糚鏡」八句,寫吳陳重逢情景。首句「蛾眉」二字重覆用上一句中字詞,亦頂針格變例,寫傳呼聲中快馬傳來了陳,她本如烏雲般的髮髻,仍是散亂着,驚魂初定,在戰場上,吳排開盛大場面歡迎,陳以啼妝見吳。「在戰場」三字畫龍點睛,嘲諷了吳之身在戰場,心在紅顏,吳握專征大權,軍樂混雜歌樂中進軍秦川,金牛道中軍車連線不斷,車中載有陳;在斜谷雲深處,住進畫樓,大散關月落中打開妝鏡打扮,以上皆見陳被吳寵愛之深。八句「進、定、印、乘、鏡」用仄聲韻,配合「雲鬟」、「蠟炬」、「啼妝」、「蕭鼓」、「金牛道上」、「斜谷雲深」、「畫樓」、「月落」、「開妝鏡」等意象,予人纏綿之感。
第七段「傳來消息滿江鄉,烏桕紅經十度霜。教曲妓師憐尚在,浣紗女伴憶同行。舊巢共是銜泥燕,飛上枝頭變鳳皇。長向尊前悲老大,有人 夫壻擅侯王」八句,寫陳升騰消息傳遍故鄉,令人羨妒。吳晉封平西王,陳做了他夫人,詩人用烏桕已經十度霜紅,形象地表現十年時光已過,教曲妓師、浣沙女伴仍記得當年的陳圓圓,現已身顯榮貴,有如昔日舊巢銜泥燕子,忽然在枝頭上作了鳳凰,也是極形容化比喻。有人在酒樽前徒悲自己光陰虛費,也有人(如陳圓圓)卻獨佔了封為侯王的夫婿。八句用「鄉、霜、行、皇、王」平聲韻,平仄、句式基本上亦如第五段,是七律,故聲韻具格律詩之鏗鏘抑揚。
第八段「當時祇受聲名累,貴戚名豪競延致。一斛珠連萬斛愁,關山漂泊腰支細。錯怨狂風颺落花,無邊春色來天地」六句,寫陳以色美而招致多年來的劫難,似為陳辯護而暗含諷刺。陳美色的聲名太盛,被貴威豪門競相爭奪,唱一曲《一斛珠》卻連繫着萬斛哀愁,被迫關山漂泊,人憔悴消瘦,當時曾怪平生被皇親摧殘,想不到後來得到一場榮華富貴,有如春回大地。「一斛珠」巧用雙關,又巧用「落花」、「春色來」比喻人命運。六句用「累、致、細、地」去聲韻,與前後段用平聲韻間雜,令敘事隨涵義而起聲調變化。
第九段「嘗聞傾國與傾城,翻使周郎受重名。妻子豈應關大計,英雄無奈是多情。全家白骨成灰土,一代紅糚照汗青」六句,議論批評吳三桂重美色而輕君父之不義。詩人引用三國時周瑜娶了絕色小喬而獲得更大聲名,諷刺吳所為,提出男兒豈能為妻妾而影響軍國大計,是無奈「英雄」之太多情了。吳全家人口全化白骨,卻置之不理,反因陳而引兵入關,使美人千古留名。此六句可說是全詩的總結,痛責吳為一女子不惜出賣國家利益。六句「城、名、情、青」平聲韻,每兩句句意一敘一翻,音聲響亮,更強調了責難之意。
第十段「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,越女如花看不足。香逕塵生鳥自啼,屧廊人去苔空綠。換羽移宮萬里愁,珠歌翠舞古梁州。為君別唱吳宮曲,漢水東南日夜流」八句,是全詩的餘韻,詩人發表寄慨。段可分兩節,前四句中,「君不見」三字七古常用作寄慨,像是詩人在對讀者說話:你們看不見嗎?吳王夫差當年築起館娃宮,要與西施長久雙宿雙棲,迷戀地終日看着美人也嫌不足,但當日為營設的采香徑、響屧廊,今已塵生苔長,都成過去。「換羽移宮萬里愁」四句,感嘆有如奏樂唱曲中「換羽移宮」變換曲調,人世事亦如是在換變,留下無限悲愁,裝飾着珠寶翡翠的歌姬舞妓表演着《梁州曲》,而詩人卻特別為唱一首以吳宮美女為題的曲子(即《圓圓曲》),請邊聽邊看漢水往東南日夜地奔流吧。句中提到《梁州曲》、漢水皆影射吳三桂,吳宮則以吳宮美女暗指陳圓圓。前四句用「宿、足、綠」入聲韻,後四句轉用「愁、州、流」平聲韻,前面先抑壓,後則一洩而悠然舒緩結束,聲情結合詩境,言有盡意無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